第59节
顾淮之还不知道他早已经在使臣心中有了姓名,正想着把手头上的事务处理好后再去鸿胪寺那边逛一逛,结果没想到,他还没去鸿胪寺,使臣先来找他了。
来拜访他的焉渠使臣是西域使臣们推选出来的代表,焉渠国目前算是西域诸国中实力最强的几国之一,境内多宝石金矿,出了名儿的富庶。
在顾淮之眼里,这就是待宰的…啊呸,是潜在的合作伙伴,可以一起合作挣小钱钱的好客户。
焉渠国使臣这次来就是想试探一下顾淮之的口风的。他们之前打探了一下鸿胪寺官员们的想法,结果这帮官员完全没有要恢复通商的意思,只一个劲儿地让他们听什么礼部的官员们的吩咐,练好礼仪后进宫面圣。焉渠使臣还用了点心眼才跑出来见顾淮之。
当然,他也不会直说我们想通商,而是提到了当年的丝绸之路,又说自己这次就是走的丝绸之路进入大齐,那路还挺平坦,都不用怎么修。
顾淮之闻弦歌而知雅意,顿时猜到了他们想通商的心思,心中也是一喜。
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,潜在客户立马就要成为大客户了,完美!
不过谈生意就得看谁最能绷得住,顾淮之已经猜到了对方的心思,也看出对方现在心情有些忐忑,既然这样,顾淮之就更不能直接表态了。
多抻一抻才好谈条件嘛。
再说了,恢复通商也是大事儿,必须得元熙帝点头,顾淮之现在也不能露出什么口风,客客气气地将焉渠使臣送走了。
使臣进京后拜访了不少官员的府邸,焉渠使臣来找顾淮之这事儿,就如同一滴水掉入江河之中,溅不起一点水花。
等到使臣们的规矩礼仪都学得差不多了,元熙帝才正式设宴招待了他们。
不得不说,使臣们带来的礼物还挺丰厚,各类珍珠宝石不说,还有几株一人高的珊瑚,华丽的羊毛制品以及琥珀等物,很是让人瞩目。
平白多了一堆宝贝,元熙帝心中也畅快。更让他高兴的是,这些小国来京朝贺,正可突显他的帝王气象。这两百多年来,中原大乱,西域诸国可没派过使臣前来朝贺过,现在他登基不到十年,天下太平,万国来朝,这不就意味着他正是真龙天子,受命于天,才有如今这番盛世景象?
早些年元熙帝琢磨着自己自立为帝的时候根本没想那么多,就是单纯的不想听傻逼命令瞎做事,名声不名声的,都不如手中的权利实在。现在当了皇帝,元熙帝倒开始有意识地刷名声了。真龙天子的名声总比乱臣贼子强多了不是?
所以元熙帝心里对焉渠等国十分满意,觉得这些小国非常识相,回头可以多给他们一点封赏,让他们带回去后给他们的国王也开开眼,知晓大齐如今的繁华盛象。
使臣们特别会看眼色,又因为经常经商,练就一身绝妙的拍马屁功夫。反正拍马屁又不要钱,要是多说几句好话就能换点好处,使臣们能说上三天三夜都不带休息的。
这么直白的彩虹屁,听得其他官员都觉得脸红,心中唾弃这些使臣果然是边陲小国,上不得台面,实在毫无风骨。
但元熙帝听得爽啊!被人拍马屁本就是一件心情舒畅的事儿,拍马屁的人是他国使臣,那心情的愉悦度也要翻上一番,个中滋味,不足为外人道也。
元熙帝心中暗爽,对使臣们也愈发大气。
使臣们立即顺杆爬,恭敬地提出通商的要求,话说得也十分动听,“我国国主一直仰慕中原繁华,每每听闻当年商队进京谈及天.朝上国如何尊贵繁荣,便一直心向往之,恨不能亲自前来拜见陛下。奈何胡人作乱,商路被弃,双方不再通商,我等各国皆深以为憾。如今陛下之名响彻寰宇,威震八方,何不再通商路,让我等边陲小民也知晓天家气象。”
鸿胪寺官员心中忍不住嘀咕,这拍马屁的功夫可真是见长,相比起之前刚来京城是夸人变骂人,这是多么大的长进!把这帮土鳖改造成这样容易吗?这都是他们鸿胪寺的功劳啊。
元熙帝颇觉意外,不料各国使臣进京还有这番打算。不过元熙帝是个稳重的帝王,哪怕使臣们的彩虹屁吹得再好听,元熙帝还是稳住了,不疾不徐地说道:“此事事关重大,尔等不如在京中多住些时日,等事情有了决断后再回国复命。”
使臣们也没打算这么早就回去,京城里的好东西这么多,他们都看花了眼,还想再逛一逛,多带点东西回去,转手卖出去都能赚好大一笔呢。
二道贩子当久了,见了什么好东西就想着转手卖掉,都成为了他们下意识的想法了。
使臣们开开心心地逛着街,满朝文武却因为他们的话开始打嘴炮。
这几日的朝会,主题都是要不要同西域恢复通商。
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,双方互不相让,打了好几天的口水仗,一边说通商有利,可再现当年武帝景象;一方说偏远小国能有什么好东西,我大齐疆域辽阔,什么东西没有,何苦费劲儿再去那些破地方通商?
在大齐官员心中,除了京城,其他的地方都是穷地方,不值一提。自己国土境内尚且如此,远在西域的诸国就更不用说了,那就是蛮夷之地,尚未开化,做什么跑去那些荒芜之地呢?这么长的商道,路上的花用不要钱的?钱倒是小事,带着那么多货,路上有人杀人越货怎么办?就算路上没有劫匪,一路气候多变,不幸染病了怎么办?那边的医疗水平可不怎么样,风险未免也太大了。
顾淮之一直没出声,听了几□□堂骂街,直到冯克己站出来支持恢复通商被喷了后,顾淮之才站出来帮忙,认真地给他们上了一堂经济课。总体思想就是通商血赚,经济流通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,别就想着把银子藏起来。不信的话,看看青州,大好例子摆在那儿呢。
他一开口,反对派的声音就弱了不少。主要是说理论反对派说不过他,实际操作就更不用说,有青州这个现成的政绩在,谁在这方面都不如顾淮之说话有分量。就是那句话,你行你上。不能像顾淮之一样治理出另一个青州,那就没底气反驳顾淮之。
不过顾淮之也没把对方踩得太狠,转而提道:“此次陛下给诸国使臣的赏赐极为丰厚,不如这样,朝中派使臣和兵将保护使臣回国,顺便带上一些茶糖和绸缎布匹,看看进项如何再做决定。”
这话一出,反对派又炸了,跳脚道:“我等天.朝上国使臣,怎可做商贾事?”
顾淮之无奈,死要面子活受罪,脸皮不厚一点怎么赚钱啊?话虽如此,其他人的心还是安抚的,顾淮之也只能温声劝道:“我这话并非是让诸位做商贾事,而是让边陲小国知晓我大齐地大物博,各色物品应有尽有。陛下的赏赐,小国国主不敢乱动,如今派使臣再带部分东西前去交易,便是让他们知道我大齐富有四海,做出来的东西亦是巧夺天工,让他们长长见识。这等宝物,赏赐一次是给他们国主面子,难不成还要接着白送?堂堂天.朝上国,该是边陲小国给陛下上贡,哪有陛下白送他们东西的道理?”
这话乍一听好像没毛病,反对派却总觉得哪里不对,正要再辩上一辩,元熙帝却已经拍了拍龙椅扶手,点头道:“好了,诸位别再吵了。顾侍郎此话有理,如此便派使臣去西域诸国走上一遭,也好向他们彰显一番我们大齐泱泱大国的气度。”
元熙帝可不是给人白送钱的傻子,当初打天下的时候,要不是有梁朝宝藏在,他能不能把这天下打下来还是两说。银子的重要性,他可比这帮一提银子就觉得臭不可闻有辱斯文的酸儒懂得多了!
顾淮之的提议真是说到了元熙帝的心坎上,没错,朕才是天下之主,偶尔赏其他国家一点东西,那是帝王的恩惠,哪有把白送别人东西当成寻常的?这帮东西,真是不知道银子的重要性,可劲儿霍霍东西。
冯克己对顾淮之也非常满意,很好,这才是户部侍郎该有的样子,进了户部,谁会嫌弃银子多啊?蚊子再小也是肉,就该这样精打细算的过日子,不然怎么让国库变得更丰盈呢?
包括元熙帝在内,所有人都不觉得这回去西域会赚很多银子,最多就是不亏本,能显出天家威严就是。
结果万万没想到,大齐使臣回来时,那叫一个大丰收。使臣自己都恍惚了,别人问他,回话的时候脑袋还是晕乎乎的,“你们是不知道,我们这边一个普通的小白瓷杯子,一般卖个二两银子也就够了,到了那边,最低价二十两银子,要是有心,五十两银子都卖得,更不用提更为精美内务府所造的东西。那真是一转手便是十倍百倍之利,简直吓人。”
焉渠那边多金矿,金子不如大齐购买力强,但金银本就是硬通货,这样的环境下,前往西域的使臣只恨自己带的东西不够多,赚少了!
他们这一趟就带回来了近十万两金子,这般厚利,便是之前一直跳脚反对通商的官员也都没了声。谁能跟这么一大笔银子过不去呢?更何况,这可不是金子,而是一座金矿,他们再反对,那就是蠢了。
元熙帝大喜,当场决定与西域恢复通商,一应事务皆由顾淮之负责。
这么好的立功机会,又落在了顾淮之头上,其他人心中难免泛酸。但是酸也没用,谁让顾淮之力排众议,最先提出派出使臣过去交易的呢?
人跟人,当真是不能比啊!
第111章 商谈
顾淮之接了谈判通商的活,心里可高兴了。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老本行,谈生意嘛,他最熟了!
西域那边收到消息后也很激动,这一趟果然没白走,这不,商路又可以继续再现当年的繁华了!他们可是从小就听着家中先辈讲的中原故事长大的,在他们的印象中,中原简直就是神仙才能住的地方。这次进京的使臣回来又继续吹了京城一波,更加加深了这种西域对中原的好印象。另外,之前大齐使臣带来的精美物品也起了大作用,天知道那些让人目眩神迷的瓷器是怎么做出来的,那温润的光泽,细腻的触感,还有上头那让人细微繁复又精致的花纹,都让他们想感叹一声这真是天上的神仙才能做出来的东西。更不用说触之柔软光滑,如母亲怀抱温暖的华美丝绸,那简直是天上织女的手艺,不是他们这等凡人能够想得出来的东西。
老祖宗真的没骗他们,中原确实是个神仙之地。
而现在,这个神仙之地同意和他们恢复通商了!这也就意味着,以后中原那些巧夺天工的器皿绸缎,还有口味奇怪却回味无穷的茶叶,都将成为常用品。
这些东西,更西边的高鼻深目的夷人更喜欢,转手卖给他们都不知道能赚多少金子。据说那些夷人国内到处是金矿,根本不缺金子。等他们跟大齐通了商,回头就去夷人那边赚金子去!
怀着这样的念头,西域使臣再次踏上了去京城的路,不同于上一批使臣进京的忐忑,这一批使臣全都信心满满,他们可是国内最顶尖的生意人,嘴皮子出了名的利索,死的都能说成活的。在他们的设想中,西方的市场有多广阔他们只能略微提一丢丢,重点还是要哭穷,商队路上的花销可不小,定价时必须得好好卖卖惨。老祖宗们说过,中原人最好面子,讲气度,只要多拍拍他们的马屁,吹一吹皇帝陛下英明神武,就能从他们手中获得低价的物品。
这可都是当年跟中原人通过商的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经验,绝对不会有错!
使臣们一路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了京城,在鸿胪寺歇下后脑海中还在畅享自己低价从大齐进货,高价卖给夷人的美好未来。
然后,他们就碰上了顾淮之。
也是他们点儿背,像他们祖先,碰上的都是鄙视商贾视金钱如粪土的清贵文官,觉得堂堂天.朝上国和乡野小民斤斤计较太过有失风度,所以双方每每谈及生意往来时,基本都能如了西域诸国的愿,主要还是中原这边真没把西域诸国当回事,就当他们奉承得自己高兴给他们点赏钱算了。
但是顾淮之不是这样的人啊,上辈子的商界大佬,让他视金钱如粪土,这难度系数未免也太高了点。另外,干回老本行,顾淮之更加不可能让自己吃亏,想当年他也是商界响当当的人物,只有他坑别人的份,没有别人坑他的时候。总不能穿越一遭,把原来的技能都给丢了吧?
更何况,对面的西域使臣,哭穷哭的,技术含量委实不行。
商队运输货物不易确实不假,问题是运输费早就算进了成本中,你们最终的定价已经包涵了运输成本,怎么还想拿这理由卖惨张嘴就想让大齐把所有货物打个对折呢?
碰上这样的要求,顾淮之只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他们按在地上摩擦,真要答应了他们,怕是两世英明不保。
西域使臣那边也不是真的想大齐给他们打对折,做生意嘛都是这样,漫天要价坐地还钱,凭的就是一张嘴,挣多挣少全看本人嘴皮子有多利索。
提起这个,顾淮之可一点都不虚。户部那帮人天天跟各种账本打交道,也不至于听了一堆数字就头疼,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谈了好几天还没谈拢,双方僵持不下,户部这边便有主事私下劝顾淮之,“大人,这可是您进京后陛下任命您干的第一件大事,若是再这么拖下去,恐怕对大人不利啊!”
顾淮之真没觉得拖几天有什么不对的,虽然西域诸国领土不大,但也是一个个国家不是?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大单,搁后世一谈谈几个月甚至几年也不足为奇。现在才僵持了几天,有什么好急的?
至于对自己不利……等到之后生意谈妥了,功劳不还是自己的吗?
拖几天不碍事,利润坚决不能让。这么大的单子,一单交易数额都是往几十万白银上走的,还是长期大订单,让一步就等于亏了几个亿,顾淮之要是真让了,怕是能把顾爹气得穿越过来打死他。
顾淮之坚决不松口,坚持以原价卖给西域使臣,最多给他们打九五折,再多没有。西域使臣那边的心理价位是八折,和顾淮之让出的利相差颇远,算算其中多出来的成本,他们也心痛,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,一定凭借自己纵横西域商场的三寸不烂之舌打动这个狠心的顾大人。
奈何狠心的顾大人根本不吃他们这套,西域使臣就差抱着顾淮之的大腿痛哭流涕了,愣是没让顾淮之动容一分。
第二次谈判再次失败。
这一次谈判不成,原本不插手这事儿的冯克己也坐不住了,私下招了顾淮之去谈话,温声劝他:“通商之事陛下已经应允,朝中上下都看着,你何苦为了这么点小利同西域使臣撕扯这么久?未免有失身份。”
想到上回大齐使臣从西域带回来的金子,冯克己就心头火热,这么大的利润,便是给他们八折,大齐也血赚。国库再也不用光秃秃的比脸还干净了!
冯克己不免有点埋怨顾淮之,拖那么久干什么呢,早先定下来早给国库添银子,有这磨嘴皮的工夫,还不如多做几笔大买卖呢。
顾淮之想了想,觉得这么拖着确实不太好。现在双方通商可是个热门话题,满朝文武都盯着,自己拖得久了,难免让人觉得自己办事不利。但要顾淮之让利也是不可能的,看着冯克己严肃的面庞,顾淮之心头一动,忽而笑道:“下官倒是有一计,能让西域使臣松口,尽快定下通商之事。”
*
翌日,西域使臣再来同顾淮之谈判时,就见到了一个板着脸,看起来十分不好惹的老头儿。鸿胪寺官员尽职给他们翻译,“这是户部尚书冯大人,听闻通商之事迟迟未定,特地来看一看。”
原来是户部的头儿,怪不得这么有气势。
使臣们心里还在嘀咕呢,就见冯克己眉心两道竖纹愈发明显,轻蔑地看了他们一眼,转头对着顾淮之便破口大骂,“就这么几个小国的使臣,也值得你费那么多心思同他们商谈?丝绸之路两百多年未曾有商队再走,我大齐百姓不也过得好好的?当初本官就不同意恢复通商,边陲小国能有什么好东西,偏你还在陛下面前帮他们说好话,如今呢?他们得了点好处就分毫不让,倒让你难做。真是蹬鼻子上脸,厚颜无耻!要真谈不拢,干脆回了陛下,不搞这什么破通商!”
这一通骂都把户部其他官员给看傻了,鸿胪寺那位翻译脑子也是懵的,不过这哥们儿非常有职业道德,哪怕脑袋还懵着,嘴上却一直没停,将冯克己的话原原本本地翻译了一遍。
使臣们也傻眼了,原来这位户部的头儿这么不情愿恢复通商的吗?听起来好像大齐的皇帝陛下也不太乐意恢复通商的样子,还多亏顾大人帮他们说话才争取来这么个商谈的机会。
那这样的话,他们是不是得再退一步,答应顾大人的要求呢?
反正也就是百倍的利润和八十倍利润的区别,要是他们太磨叽,回头大齐又不同意通商了怎么办?那就真是亏大了!
使臣们互相看了看,凑在一块儿嘀嘀咕咕了一番,最终肉疼地同意了顾淮之的要求,以九五折的价格大量买入大齐这边的精贵好物。
等到西域使臣离开后,顾淮之立即笑开了,连忙向冯克己作揖乐道:“多谢大人相助,要不是大人插手,他们怕是还要拖个几天才能答应。”
冯克己想着马上要飞进国库的金子,心中亦是痛快,嘴上却没好气地哼道:“就你小子鬼灵精,明明咬死不松口的人是你,偏偏恶人全让老夫当了,你还在他们那儿落了个好。”
“大人一心为国,这才配合下官演了这么一出戏,此等胸襟令人敬佩!”
拍马屁某些时候还是很管用的,就如同眼下的冯克己,明明被顾淮之忽悠来唱白脸十分不爽,但顾淮之这么一示弱,冯克己心里竟然还有一种诡异的满足感,心中的不快也随之一扫而空。
本来以为两位顶头上司闹不和的户部官员也长长松了口气,原来这是两位大人在唱双簧呢,吓死他们了。
不过这双簧唱的可真不错,瞧瞧,西域使臣可不就松口了?
顾淮之圆满完成任务,为朝廷争取到了足够多的利益。西域使臣这次进京本就存了带一批货物回去的心思,谈拢价格后立即大手笔地从大齐这里买了几十车货,金子哗哗流进户部,冯克己这几天晚上做梦都能笑出声。自打他掌管户部以来,国库就这么丰盈的时候。
当初先下手把顾淮之抢到户部来,真是做得太对了!
第112章 血赚
西域使臣进京两次,大齐使臣也有去西域的经验,原本已经凋零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。天下太平后,商人们也蠢蠢欲动。尤其是住在京城的大商人,接连看着使臣进京,又听闻朝廷恢复与西域通商的消息,内心更是火热。再一打听,据说往西域那边走一趟,转手便是几十倍之利。
这样的暴利,不心动的根本就不是个合格的商人。
商路都是现成的,各大商行都有自己的货源。精明些的,再三托人找关系问了上回去西域的使臣,仔细打听了一番西域那边最喜欢什么东西,上回他们卖的价格是多少。
问清楚后,这帮人便安排了商队,准备了一长串的货物,就等着他们从西域那边换金子回来。
顾淮之对此乐见其成,恢复通商必然会刺激大齐境内经济。需求量大了自然就会多出更多的作坊,多了作坊又得招人干活,这不就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吗?
来拜访他的焉渠使臣是西域使臣们推选出来的代表,焉渠国目前算是西域诸国中实力最强的几国之一,境内多宝石金矿,出了名儿的富庶。
在顾淮之眼里,这就是待宰的…啊呸,是潜在的合作伙伴,可以一起合作挣小钱钱的好客户。
焉渠国使臣这次来就是想试探一下顾淮之的口风的。他们之前打探了一下鸿胪寺官员们的想法,结果这帮官员完全没有要恢复通商的意思,只一个劲儿地让他们听什么礼部的官员们的吩咐,练好礼仪后进宫面圣。焉渠使臣还用了点心眼才跑出来见顾淮之。
当然,他也不会直说我们想通商,而是提到了当年的丝绸之路,又说自己这次就是走的丝绸之路进入大齐,那路还挺平坦,都不用怎么修。
顾淮之闻弦歌而知雅意,顿时猜到了他们想通商的心思,心中也是一喜。
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,潜在客户立马就要成为大客户了,完美!
不过谈生意就得看谁最能绷得住,顾淮之已经猜到了对方的心思,也看出对方现在心情有些忐忑,既然这样,顾淮之就更不能直接表态了。
多抻一抻才好谈条件嘛。
再说了,恢复通商也是大事儿,必须得元熙帝点头,顾淮之现在也不能露出什么口风,客客气气地将焉渠使臣送走了。
使臣进京后拜访了不少官员的府邸,焉渠使臣来找顾淮之这事儿,就如同一滴水掉入江河之中,溅不起一点水花。
等到使臣们的规矩礼仪都学得差不多了,元熙帝才正式设宴招待了他们。
不得不说,使臣们带来的礼物还挺丰厚,各类珍珠宝石不说,还有几株一人高的珊瑚,华丽的羊毛制品以及琥珀等物,很是让人瞩目。
平白多了一堆宝贝,元熙帝心中也畅快。更让他高兴的是,这些小国来京朝贺,正可突显他的帝王气象。这两百多年来,中原大乱,西域诸国可没派过使臣前来朝贺过,现在他登基不到十年,天下太平,万国来朝,这不就意味着他正是真龙天子,受命于天,才有如今这番盛世景象?
早些年元熙帝琢磨着自己自立为帝的时候根本没想那么多,就是单纯的不想听傻逼命令瞎做事,名声不名声的,都不如手中的权利实在。现在当了皇帝,元熙帝倒开始有意识地刷名声了。真龙天子的名声总比乱臣贼子强多了不是?
所以元熙帝心里对焉渠等国十分满意,觉得这些小国非常识相,回头可以多给他们一点封赏,让他们带回去后给他们的国王也开开眼,知晓大齐如今的繁华盛象。
使臣们特别会看眼色,又因为经常经商,练就一身绝妙的拍马屁功夫。反正拍马屁又不要钱,要是多说几句好话就能换点好处,使臣们能说上三天三夜都不带休息的。
这么直白的彩虹屁,听得其他官员都觉得脸红,心中唾弃这些使臣果然是边陲小国,上不得台面,实在毫无风骨。
但元熙帝听得爽啊!被人拍马屁本就是一件心情舒畅的事儿,拍马屁的人是他国使臣,那心情的愉悦度也要翻上一番,个中滋味,不足为外人道也。
元熙帝心中暗爽,对使臣们也愈发大气。
使臣们立即顺杆爬,恭敬地提出通商的要求,话说得也十分动听,“我国国主一直仰慕中原繁华,每每听闻当年商队进京谈及天.朝上国如何尊贵繁荣,便一直心向往之,恨不能亲自前来拜见陛下。奈何胡人作乱,商路被弃,双方不再通商,我等各国皆深以为憾。如今陛下之名响彻寰宇,威震八方,何不再通商路,让我等边陲小民也知晓天家气象。”
鸿胪寺官员心中忍不住嘀咕,这拍马屁的功夫可真是见长,相比起之前刚来京城是夸人变骂人,这是多么大的长进!把这帮土鳖改造成这样容易吗?这都是他们鸿胪寺的功劳啊。
元熙帝颇觉意外,不料各国使臣进京还有这番打算。不过元熙帝是个稳重的帝王,哪怕使臣们的彩虹屁吹得再好听,元熙帝还是稳住了,不疾不徐地说道:“此事事关重大,尔等不如在京中多住些时日,等事情有了决断后再回国复命。”
使臣们也没打算这么早就回去,京城里的好东西这么多,他们都看花了眼,还想再逛一逛,多带点东西回去,转手卖出去都能赚好大一笔呢。
二道贩子当久了,见了什么好东西就想着转手卖掉,都成为了他们下意识的想法了。
使臣们开开心心地逛着街,满朝文武却因为他们的话开始打嘴炮。
这几日的朝会,主题都是要不要同西域恢复通商。
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,双方互不相让,打了好几天的口水仗,一边说通商有利,可再现当年武帝景象;一方说偏远小国能有什么好东西,我大齐疆域辽阔,什么东西没有,何苦费劲儿再去那些破地方通商?
在大齐官员心中,除了京城,其他的地方都是穷地方,不值一提。自己国土境内尚且如此,远在西域的诸国就更不用说了,那就是蛮夷之地,尚未开化,做什么跑去那些荒芜之地呢?这么长的商道,路上的花用不要钱的?钱倒是小事,带着那么多货,路上有人杀人越货怎么办?就算路上没有劫匪,一路气候多变,不幸染病了怎么办?那边的医疗水平可不怎么样,风险未免也太大了。
顾淮之一直没出声,听了几□□堂骂街,直到冯克己站出来支持恢复通商被喷了后,顾淮之才站出来帮忙,认真地给他们上了一堂经济课。总体思想就是通商血赚,经济流通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,别就想着把银子藏起来。不信的话,看看青州,大好例子摆在那儿呢。
他一开口,反对派的声音就弱了不少。主要是说理论反对派说不过他,实际操作就更不用说,有青州这个现成的政绩在,谁在这方面都不如顾淮之说话有分量。就是那句话,你行你上。不能像顾淮之一样治理出另一个青州,那就没底气反驳顾淮之。
不过顾淮之也没把对方踩得太狠,转而提道:“此次陛下给诸国使臣的赏赐极为丰厚,不如这样,朝中派使臣和兵将保护使臣回国,顺便带上一些茶糖和绸缎布匹,看看进项如何再做决定。”
这话一出,反对派又炸了,跳脚道:“我等天.朝上国使臣,怎可做商贾事?”
顾淮之无奈,死要面子活受罪,脸皮不厚一点怎么赚钱啊?话虽如此,其他人的心还是安抚的,顾淮之也只能温声劝道:“我这话并非是让诸位做商贾事,而是让边陲小国知晓我大齐地大物博,各色物品应有尽有。陛下的赏赐,小国国主不敢乱动,如今派使臣再带部分东西前去交易,便是让他们知道我大齐富有四海,做出来的东西亦是巧夺天工,让他们长长见识。这等宝物,赏赐一次是给他们国主面子,难不成还要接着白送?堂堂天.朝上国,该是边陲小国给陛下上贡,哪有陛下白送他们东西的道理?”
这话乍一听好像没毛病,反对派却总觉得哪里不对,正要再辩上一辩,元熙帝却已经拍了拍龙椅扶手,点头道:“好了,诸位别再吵了。顾侍郎此话有理,如此便派使臣去西域诸国走上一遭,也好向他们彰显一番我们大齐泱泱大国的气度。”
元熙帝可不是给人白送钱的傻子,当初打天下的时候,要不是有梁朝宝藏在,他能不能把这天下打下来还是两说。银子的重要性,他可比这帮一提银子就觉得臭不可闻有辱斯文的酸儒懂得多了!
顾淮之的提议真是说到了元熙帝的心坎上,没错,朕才是天下之主,偶尔赏其他国家一点东西,那是帝王的恩惠,哪有把白送别人东西当成寻常的?这帮东西,真是不知道银子的重要性,可劲儿霍霍东西。
冯克己对顾淮之也非常满意,很好,这才是户部侍郎该有的样子,进了户部,谁会嫌弃银子多啊?蚊子再小也是肉,就该这样精打细算的过日子,不然怎么让国库变得更丰盈呢?
包括元熙帝在内,所有人都不觉得这回去西域会赚很多银子,最多就是不亏本,能显出天家威严就是。
结果万万没想到,大齐使臣回来时,那叫一个大丰收。使臣自己都恍惚了,别人问他,回话的时候脑袋还是晕乎乎的,“你们是不知道,我们这边一个普通的小白瓷杯子,一般卖个二两银子也就够了,到了那边,最低价二十两银子,要是有心,五十两银子都卖得,更不用提更为精美内务府所造的东西。那真是一转手便是十倍百倍之利,简直吓人。”
焉渠那边多金矿,金子不如大齐购买力强,但金银本就是硬通货,这样的环境下,前往西域的使臣只恨自己带的东西不够多,赚少了!
他们这一趟就带回来了近十万两金子,这般厚利,便是之前一直跳脚反对通商的官员也都没了声。谁能跟这么一大笔银子过不去呢?更何况,这可不是金子,而是一座金矿,他们再反对,那就是蠢了。
元熙帝大喜,当场决定与西域恢复通商,一应事务皆由顾淮之负责。
这么好的立功机会,又落在了顾淮之头上,其他人心中难免泛酸。但是酸也没用,谁让顾淮之力排众议,最先提出派出使臣过去交易的呢?
人跟人,当真是不能比啊!
第111章 商谈
顾淮之接了谈判通商的活,心里可高兴了。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老本行,谈生意嘛,他最熟了!
西域那边收到消息后也很激动,这一趟果然没白走,这不,商路又可以继续再现当年的繁华了!他们可是从小就听着家中先辈讲的中原故事长大的,在他们的印象中,中原简直就是神仙才能住的地方。这次进京的使臣回来又继续吹了京城一波,更加加深了这种西域对中原的好印象。另外,之前大齐使臣带来的精美物品也起了大作用,天知道那些让人目眩神迷的瓷器是怎么做出来的,那温润的光泽,细腻的触感,还有上头那让人细微繁复又精致的花纹,都让他们想感叹一声这真是天上的神仙才能做出来的东西。更不用说触之柔软光滑,如母亲怀抱温暖的华美丝绸,那简直是天上织女的手艺,不是他们这等凡人能够想得出来的东西。
老祖宗真的没骗他们,中原确实是个神仙之地。
而现在,这个神仙之地同意和他们恢复通商了!这也就意味着,以后中原那些巧夺天工的器皿绸缎,还有口味奇怪却回味无穷的茶叶,都将成为常用品。
这些东西,更西边的高鼻深目的夷人更喜欢,转手卖给他们都不知道能赚多少金子。据说那些夷人国内到处是金矿,根本不缺金子。等他们跟大齐通了商,回头就去夷人那边赚金子去!
怀着这样的念头,西域使臣再次踏上了去京城的路,不同于上一批使臣进京的忐忑,这一批使臣全都信心满满,他们可是国内最顶尖的生意人,嘴皮子出了名的利索,死的都能说成活的。在他们的设想中,西方的市场有多广阔他们只能略微提一丢丢,重点还是要哭穷,商队路上的花销可不小,定价时必须得好好卖卖惨。老祖宗们说过,中原人最好面子,讲气度,只要多拍拍他们的马屁,吹一吹皇帝陛下英明神武,就能从他们手中获得低价的物品。
这可都是当年跟中原人通过商的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经验,绝对不会有错!
使臣们一路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了京城,在鸿胪寺歇下后脑海中还在畅享自己低价从大齐进货,高价卖给夷人的美好未来。
然后,他们就碰上了顾淮之。
也是他们点儿背,像他们祖先,碰上的都是鄙视商贾视金钱如粪土的清贵文官,觉得堂堂天.朝上国和乡野小民斤斤计较太过有失风度,所以双方每每谈及生意往来时,基本都能如了西域诸国的愿,主要还是中原这边真没把西域诸国当回事,就当他们奉承得自己高兴给他们点赏钱算了。
但是顾淮之不是这样的人啊,上辈子的商界大佬,让他视金钱如粪土,这难度系数未免也太高了点。另外,干回老本行,顾淮之更加不可能让自己吃亏,想当年他也是商界响当当的人物,只有他坑别人的份,没有别人坑他的时候。总不能穿越一遭,把原来的技能都给丢了吧?
更何况,对面的西域使臣,哭穷哭的,技术含量委实不行。
商队运输货物不易确实不假,问题是运输费早就算进了成本中,你们最终的定价已经包涵了运输成本,怎么还想拿这理由卖惨张嘴就想让大齐把所有货物打个对折呢?
碰上这样的要求,顾淮之只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他们按在地上摩擦,真要答应了他们,怕是两世英明不保。
西域使臣那边也不是真的想大齐给他们打对折,做生意嘛都是这样,漫天要价坐地还钱,凭的就是一张嘴,挣多挣少全看本人嘴皮子有多利索。
提起这个,顾淮之可一点都不虚。户部那帮人天天跟各种账本打交道,也不至于听了一堆数字就头疼,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谈了好几天还没谈拢,双方僵持不下,户部这边便有主事私下劝顾淮之,“大人,这可是您进京后陛下任命您干的第一件大事,若是再这么拖下去,恐怕对大人不利啊!”
顾淮之真没觉得拖几天有什么不对的,虽然西域诸国领土不大,但也是一个个国家不是?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大单,搁后世一谈谈几个月甚至几年也不足为奇。现在才僵持了几天,有什么好急的?
至于对自己不利……等到之后生意谈妥了,功劳不还是自己的吗?
拖几天不碍事,利润坚决不能让。这么大的单子,一单交易数额都是往几十万白银上走的,还是长期大订单,让一步就等于亏了几个亿,顾淮之要是真让了,怕是能把顾爹气得穿越过来打死他。
顾淮之坚决不松口,坚持以原价卖给西域使臣,最多给他们打九五折,再多没有。西域使臣那边的心理价位是八折,和顾淮之让出的利相差颇远,算算其中多出来的成本,他们也心痛,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,一定凭借自己纵横西域商场的三寸不烂之舌打动这个狠心的顾大人。
奈何狠心的顾大人根本不吃他们这套,西域使臣就差抱着顾淮之的大腿痛哭流涕了,愣是没让顾淮之动容一分。
第二次谈判再次失败。
这一次谈判不成,原本不插手这事儿的冯克己也坐不住了,私下招了顾淮之去谈话,温声劝他:“通商之事陛下已经应允,朝中上下都看着,你何苦为了这么点小利同西域使臣撕扯这么久?未免有失身份。”
想到上回大齐使臣从西域带回来的金子,冯克己就心头火热,这么大的利润,便是给他们八折,大齐也血赚。国库再也不用光秃秃的比脸还干净了!
冯克己不免有点埋怨顾淮之,拖那么久干什么呢,早先定下来早给国库添银子,有这磨嘴皮的工夫,还不如多做几笔大买卖呢。
顾淮之想了想,觉得这么拖着确实不太好。现在双方通商可是个热门话题,满朝文武都盯着,自己拖得久了,难免让人觉得自己办事不利。但要顾淮之让利也是不可能的,看着冯克己严肃的面庞,顾淮之心头一动,忽而笑道:“下官倒是有一计,能让西域使臣松口,尽快定下通商之事。”
*
翌日,西域使臣再来同顾淮之谈判时,就见到了一个板着脸,看起来十分不好惹的老头儿。鸿胪寺官员尽职给他们翻译,“这是户部尚书冯大人,听闻通商之事迟迟未定,特地来看一看。”
原来是户部的头儿,怪不得这么有气势。
使臣们心里还在嘀咕呢,就见冯克己眉心两道竖纹愈发明显,轻蔑地看了他们一眼,转头对着顾淮之便破口大骂,“就这么几个小国的使臣,也值得你费那么多心思同他们商谈?丝绸之路两百多年未曾有商队再走,我大齐百姓不也过得好好的?当初本官就不同意恢复通商,边陲小国能有什么好东西,偏你还在陛下面前帮他们说好话,如今呢?他们得了点好处就分毫不让,倒让你难做。真是蹬鼻子上脸,厚颜无耻!要真谈不拢,干脆回了陛下,不搞这什么破通商!”
这一通骂都把户部其他官员给看傻了,鸿胪寺那位翻译脑子也是懵的,不过这哥们儿非常有职业道德,哪怕脑袋还懵着,嘴上却一直没停,将冯克己的话原原本本地翻译了一遍。
使臣们也傻眼了,原来这位户部的头儿这么不情愿恢复通商的吗?听起来好像大齐的皇帝陛下也不太乐意恢复通商的样子,还多亏顾大人帮他们说话才争取来这么个商谈的机会。
那这样的话,他们是不是得再退一步,答应顾大人的要求呢?
反正也就是百倍的利润和八十倍利润的区别,要是他们太磨叽,回头大齐又不同意通商了怎么办?那就真是亏大了!
使臣们互相看了看,凑在一块儿嘀嘀咕咕了一番,最终肉疼地同意了顾淮之的要求,以九五折的价格大量买入大齐这边的精贵好物。
等到西域使臣离开后,顾淮之立即笑开了,连忙向冯克己作揖乐道:“多谢大人相助,要不是大人插手,他们怕是还要拖个几天才能答应。”
冯克己想着马上要飞进国库的金子,心中亦是痛快,嘴上却没好气地哼道:“就你小子鬼灵精,明明咬死不松口的人是你,偏偏恶人全让老夫当了,你还在他们那儿落了个好。”
“大人一心为国,这才配合下官演了这么一出戏,此等胸襟令人敬佩!”
拍马屁某些时候还是很管用的,就如同眼下的冯克己,明明被顾淮之忽悠来唱白脸十分不爽,但顾淮之这么一示弱,冯克己心里竟然还有一种诡异的满足感,心中的不快也随之一扫而空。
本来以为两位顶头上司闹不和的户部官员也长长松了口气,原来这是两位大人在唱双簧呢,吓死他们了。
不过这双簧唱的可真不错,瞧瞧,西域使臣可不就松口了?
顾淮之圆满完成任务,为朝廷争取到了足够多的利益。西域使臣这次进京本就存了带一批货物回去的心思,谈拢价格后立即大手笔地从大齐这里买了几十车货,金子哗哗流进户部,冯克己这几天晚上做梦都能笑出声。自打他掌管户部以来,国库就这么丰盈的时候。
当初先下手把顾淮之抢到户部来,真是做得太对了!
第112章 血赚
西域使臣进京两次,大齐使臣也有去西域的经验,原本已经凋零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。天下太平后,商人们也蠢蠢欲动。尤其是住在京城的大商人,接连看着使臣进京,又听闻朝廷恢复与西域通商的消息,内心更是火热。再一打听,据说往西域那边走一趟,转手便是几十倍之利。
这样的暴利,不心动的根本就不是个合格的商人。
商路都是现成的,各大商行都有自己的货源。精明些的,再三托人找关系问了上回去西域的使臣,仔细打听了一番西域那边最喜欢什么东西,上回他们卖的价格是多少。
问清楚后,这帮人便安排了商队,准备了一长串的货物,就等着他们从西域那边换金子回来。
顾淮之对此乐见其成,恢复通商必然会刺激大齐境内经济。需求量大了自然就会多出更多的作坊,多了作坊又得招人干活,这不就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