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四章 陛下偏心啊!
“车马都备齐了,自成何时出门?”崔媛媛这个管家当的越发的顺手了,刚才外面的热闹她也看了,不过是站在李家的门口看的。
李诚为武氏母女出气的一幕,崔媛媛看着感触最深。当初她在郑家那个丈夫,能有李诚一半的气概,她就不至于被人欺负。甚至连崔家也没帮她出头,崔媛媛的怨气很深。
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,崔媛媛觉得,在李家做个管家,都比另外嫁人要强。自己一个寡妇,在李家的地位有点尴尬,从法律上来说,她是应该嫁人的。在李家,倒是不怕官媒上门。
想着这些,看看李诚,崔媛媛的心思有点乱了。暗暗告诫自己:我可不能跟妹妹争男人。
刚这么想,李诚的眼神一扫而过,崔媛媛有点毫无存在感的感觉,不禁泄气了。
李诚招呼一声,带着一干老卒和家眷出门。门口四辆牛车,不是用不起马车,而是牛车稳当。带着女眷呢,又不赶路,自然是坐牛车了。
隔壁杨氏也带着女儿们出来了,脸不脸的不管了。别人爱说不说,三个闺女都被李诚祸害了才省心呢。一共六辆牛车,两家人出门,奔着李庄去了。
李诚这一走倒是干净,长安城里八卦满天飞。郧国公府被李诚打上门的事情人尽皆知。平头百姓就是拿这个当茶余饭后的消遣,长安权贵的纨绔们,却因为李诚放的话兴奋了。
张亮的那些假子去拦了马车的,想查出来一点都不难,更不要说长安城里的权贵二代,平时就喜欢没事找事。管你有没有拦马车,先打了再说。
张家所在的坊门口,每天都有一群人在转悠,都在盼着张亮的假子出来,好打一顿去找李诚邀功呢。张亮看见被抬回来的张慎几,气的胡子乱翘,却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还没等他气过去呢,几个假子鼻青脸肿的回来了,张亮问了一句才知道,这几个人准备出去玩耍,刚出坊门就没一群人冲上来围殴,要不是跑的快,怕是要被一顿痛打。
张亮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,赶紧派人去打听,结果从街坊那里了解到李诚放的话。气的摔了好几个茶碗,却奈何不了李诚半点,这丑是结下了。
李氏在一旁意外的没有同仇敌忾,而是懒洋洋的看看那些被打的假子,转身回屋子里去。
七月流火!酷暑难耐!
李庄在山脚下,情况要好的多。吃了午饭,李诚在不想呆着屋子里,后院的树荫下摆了凉床,安乐在黏上老爹了,在他身上爬来爬去。莺儿在一边打扇子,李诚眯着眼睛寻思,等到三天一过,就该创刊号了。
这个杂志叫什么好呢?想来想去,李诚总算是想好了一个名字,就叫做长安风吧。
武家姐妹俩拎着裙子过来了,武顺怀里抱着一个罐子,放在小桌子上笑道:“郎君,我做的冰镇酸梅汤,喝点祛暑。”武约手里折扇打来,檀香木的材料,扇风时一阵幽香。
李诚坐了起来,安乐坐腿上,突然变得老实了起来,眼睛圆圆的看着武约手里的扇子。
一口酸梅汤下了肚子,李诚舒服的哼哼两声。武约坐在椅子上道:“姐夫,听说没有,张家下人出门去采买,都叫人放狗给咬回去了。真是解气!”
“怎么回事?”李诚楞了一下,自己只是要对付那些假子,关下人什么事情?
武约眉飞色舞的说起听到的传闻,原来事情传遍长安后,民间物议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。李诚是谁啊?长安百姓的骄傲,土生土长的关中人。张亮算个屁啊,河南来的贼寇。
于是乎,张亮的名声这就算是臭了,至少在民间是这样。长安城里的纨绔们,更加肆无忌惮了。张亮的出门玩耍,遭到一顿围殴,也没哪个敢出门了,乖乖的躲在家里。
问题是,那帮纨绔没有机会向李诚邀功,心里何其不满?纨绔们郁闷之极,吩咐一干狗腿子盯着张家,打不成假子,还不能恶心一下张家?一群狗腿子跑市场上,都不用威胁,商家就表示,不做张家的买卖。就连买菜的大妈,都不齿做张家的生意。
张家的下人出来采买,在市场上的商人一看是张家的下人,直接让他们滚蛋,不做张家的生意。于是,出来买菜的下人只好灰头土脸的回来。
张家那么多人,每天的食物消耗就不是个小数字,长安城买不到东西,只好出城去城外自家农庄弄一点肉菜。这一招却被早有防备的纨绔们料到了,各个城门口都有狗腿子盯着,只要是张家的下人出门,就有人跟着,出城门就放狗咬。
守城门的士兵也缺德的很,你在城门外,他就不管你死活。
李诚听了武约的讲述,拍着大腿怒道:“衣不如新,人不如故啊,陛下真偏心。”
武顺在一旁给李诚打扇子呢,听了这话便问:“郎君何出此言?”
武约抢答:“阿姊,长安物议如此,陛下勒令张亮闭门思过十日,不是护着他是甚么?”
“郎君!”武顺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李诚,希望他进一步解释。李诚抓住武顺的小手,也不怕武约看见,摸了几下笑道:“还是顺娘好,有的人太明聪,不讨喜。”
武约听了气急败坏,跺脚道:“狗男女!不跟你们说了。”说着话转身走了,到门口还回头狠狠的瞪一眼。“郎君,别气二娘,跟妾身说说,为何陛下是在护着张亮贼子?”
李诚笑道:“这还不简单么?物议汹汹,张亮闭门十日,就是要等风潮过去。张亮若顶着风潮出门,怕是要受罪咯。所谓法不责众,就应在这里了。”
武顺还不是很明白,李诚也没有进一步解释,智商差距啊!武约多聪明啊,一下就想到了李世民的心思。这就是看在故人的情分上,才这么安排的。张亮能理解就好,不能理解便罢。反正要做天可汗的男人一点都不在乎。
张亮在家里气的跳脚,大热天的,家里顿顿吃咸菜怎么受的了?下人出门被狗追咬了,怎么办?张亮拍案道:“来人,用郧国公的车驾出城去农庄,张某倒要看看,谁敢拦着。”
张亮平时出门的车驾,自然是有其标准的。国公这个级别,出门都有制度的。
车驾出了张府的门,醒目的一塌糊涂。张亮当然不在车上,在车上的是前妻所生的儿子张慎微。带着几个下人,车驾出了府门。张慎微心里很不满,但也没法子。其实他劝过父亲多次了,让他把张慎几撵走,别留在家里搞污烂。
张亮根本不听啊,现在搞出事情来了,家里连菜都吃不上,过几天米都要断了。事到临头,也没哪个假子敢出门了,只好是张慎微来走一趟了。坐在张亮的车驾上,奔着城外自家的农庄就去了。
不料车驾刚出了坊门,就听见有人喊了一嗓子:“张亮狗贼出来了!”
张慎微撩起帘子还看一眼,跟着的四个随从掉头就跑,张慎几立刻放下了车帘子,赶车的车夫熟练的停了车,跳下来往车底下一钻。为啥啊?外面在下雨了,臭鸡蛋,土块,烂菜叶,如雨点一般的飞了过来。噗噗噗,暴风骤雨!
张亮在家中听到这个消息,气急败坏的出来看了一眼,自己的座驾太惨了,半个轮子都被埋住了。张慎微在车里瑟瑟发抖!
几十个下人和假子出来,“冒雨”把张慎几给弄回来了,车驾都没管。拉车的老牛倒是很悠闲,不紧不慢的吃着菜叶,这几日在家里都吃不上呢。
张亮也不傻的,这时候才明白,陛下确实偏心,只是偏向的是自己啊。
没想到,李诚这竖子,在长安城里影响力如此巨大。张亮彻底的成为了笑柄!
又是一日早朝时,一干大臣在大兴宫外等候时,三五成群的闲聊。
大臣也是人,也喜欢听八卦的。最近火爆的八卦,只有一个。张亮和李诚的冲突。
“听说了吗?昨日晌午,张亮的车驾出门被百姓用各种杂物埋了。”
“犬子最爱凑热闹,怎么会错过这个,昨日回家都说了。啧啧,郧国公也是啊!”
“前车之鉴啊!咳咳!”尴尬的咳嗽,因为前车之鉴侯君集出现了。
侯君集黑着一张脸,这是被躺枪了啊!当初李诚早朝,他只是露出一点苗头,就被一干大佬联手镇压了!张亮这个傻叉,居然敢去碰李诚的逆鳞,不知道这厮最护自己的女人么?
平康坊一把火,那是白烧的?侯君集每次听说北曲戏园子的收入,心都在滴血啊。
看看张亮的下场,再想想自己的过去,侯君集不免暗暗庆幸。
宫门即将打开之时,东宫的车驾出现了。看见太子,侯君集眼前一亮。
李承乾也不是每日都来上早朝,不过大朝会的时候,还是要来上朝观政的。
同样得到观政机会的还有李泰,只不过李世民偏心,允许李泰在宫里过夜。
看见李承乾的时候,大臣们的反应不一样,侯君集是往跟前凑,同样的人不少。也有房玄龄和魏征为代表的这种人,闭目养神当着什么都没看见。魏征现在还不是太子老师呢。
李诚为武氏母女出气的一幕,崔媛媛看着感触最深。当初她在郑家那个丈夫,能有李诚一半的气概,她就不至于被人欺负。甚至连崔家也没帮她出头,崔媛媛的怨气很深。
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,崔媛媛觉得,在李家做个管家,都比另外嫁人要强。自己一个寡妇,在李家的地位有点尴尬,从法律上来说,她是应该嫁人的。在李家,倒是不怕官媒上门。
想着这些,看看李诚,崔媛媛的心思有点乱了。暗暗告诫自己:我可不能跟妹妹争男人。
刚这么想,李诚的眼神一扫而过,崔媛媛有点毫无存在感的感觉,不禁泄气了。
李诚招呼一声,带着一干老卒和家眷出门。门口四辆牛车,不是用不起马车,而是牛车稳当。带着女眷呢,又不赶路,自然是坐牛车了。
隔壁杨氏也带着女儿们出来了,脸不脸的不管了。别人爱说不说,三个闺女都被李诚祸害了才省心呢。一共六辆牛车,两家人出门,奔着李庄去了。
李诚这一走倒是干净,长安城里八卦满天飞。郧国公府被李诚打上门的事情人尽皆知。平头百姓就是拿这个当茶余饭后的消遣,长安权贵的纨绔们,却因为李诚放的话兴奋了。
张亮的那些假子去拦了马车的,想查出来一点都不难,更不要说长安城里的权贵二代,平时就喜欢没事找事。管你有没有拦马车,先打了再说。
张家所在的坊门口,每天都有一群人在转悠,都在盼着张亮的假子出来,好打一顿去找李诚邀功呢。张亮看见被抬回来的张慎几,气的胡子乱翘,却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还没等他气过去呢,几个假子鼻青脸肿的回来了,张亮问了一句才知道,这几个人准备出去玩耍,刚出坊门就没一群人冲上来围殴,要不是跑的快,怕是要被一顿痛打。
张亮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,赶紧派人去打听,结果从街坊那里了解到李诚放的话。气的摔了好几个茶碗,却奈何不了李诚半点,这丑是结下了。
李氏在一旁意外的没有同仇敌忾,而是懒洋洋的看看那些被打的假子,转身回屋子里去。
七月流火!酷暑难耐!
李庄在山脚下,情况要好的多。吃了午饭,李诚在不想呆着屋子里,后院的树荫下摆了凉床,安乐在黏上老爹了,在他身上爬来爬去。莺儿在一边打扇子,李诚眯着眼睛寻思,等到三天一过,就该创刊号了。
这个杂志叫什么好呢?想来想去,李诚总算是想好了一个名字,就叫做长安风吧。
武家姐妹俩拎着裙子过来了,武顺怀里抱着一个罐子,放在小桌子上笑道:“郎君,我做的冰镇酸梅汤,喝点祛暑。”武约手里折扇打来,檀香木的材料,扇风时一阵幽香。
李诚坐了起来,安乐坐腿上,突然变得老实了起来,眼睛圆圆的看着武约手里的扇子。
一口酸梅汤下了肚子,李诚舒服的哼哼两声。武约坐在椅子上道:“姐夫,听说没有,张家下人出门去采买,都叫人放狗给咬回去了。真是解气!”
“怎么回事?”李诚楞了一下,自己只是要对付那些假子,关下人什么事情?
武约眉飞色舞的说起听到的传闻,原来事情传遍长安后,民间物议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。李诚是谁啊?长安百姓的骄傲,土生土长的关中人。张亮算个屁啊,河南来的贼寇。
于是乎,张亮的名声这就算是臭了,至少在民间是这样。长安城里的纨绔们,更加肆无忌惮了。张亮的出门玩耍,遭到一顿围殴,也没哪个敢出门了,乖乖的躲在家里。
问题是,那帮纨绔没有机会向李诚邀功,心里何其不满?纨绔们郁闷之极,吩咐一干狗腿子盯着张家,打不成假子,还不能恶心一下张家?一群狗腿子跑市场上,都不用威胁,商家就表示,不做张家的买卖。就连买菜的大妈,都不齿做张家的生意。
张家的下人出来采买,在市场上的商人一看是张家的下人,直接让他们滚蛋,不做张家的生意。于是,出来买菜的下人只好灰头土脸的回来。
张家那么多人,每天的食物消耗就不是个小数字,长安城买不到东西,只好出城去城外自家农庄弄一点肉菜。这一招却被早有防备的纨绔们料到了,各个城门口都有狗腿子盯着,只要是张家的下人出门,就有人跟着,出城门就放狗咬。
守城门的士兵也缺德的很,你在城门外,他就不管你死活。
李诚听了武约的讲述,拍着大腿怒道:“衣不如新,人不如故啊,陛下真偏心。”
武顺在一旁给李诚打扇子呢,听了这话便问:“郎君何出此言?”
武约抢答:“阿姊,长安物议如此,陛下勒令张亮闭门思过十日,不是护着他是甚么?”
“郎君!”武顺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李诚,希望他进一步解释。李诚抓住武顺的小手,也不怕武约看见,摸了几下笑道:“还是顺娘好,有的人太明聪,不讨喜。”
武约听了气急败坏,跺脚道:“狗男女!不跟你们说了。”说着话转身走了,到门口还回头狠狠的瞪一眼。“郎君,别气二娘,跟妾身说说,为何陛下是在护着张亮贼子?”
李诚笑道:“这还不简单么?物议汹汹,张亮闭门十日,就是要等风潮过去。张亮若顶着风潮出门,怕是要受罪咯。所谓法不责众,就应在这里了。”
武顺还不是很明白,李诚也没有进一步解释,智商差距啊!武约多聪明啊,一下就想到了李世民的心思。这就是看在故人的情分上,才这么安排的。张亮能理解就好,不能理解便罢。反正要做天可汗的男人一点都不在乎。
张亮在家里气的跳脚,大热天的,家里顿顿吃咸菜怎么受的了?下人出门被狗追咬了,怎么办?张亮拍案道:“来人,用郧国公的车驾出城去农庄,张某倒要看看,谁敢拦着。”
张亮平时出门的车驾,自然是有其标准的。国公这个级别,出门都有制度的。
车驾出了张府的门,醒目的一塌糊涂。张亮当然不在车上,在车上的是前妻所生的儿子张慎微。带着几个下人,车驾出了府门。张慎微心里很不满,但也没法子。其实他劝过父亲多次了,让他把张慎几撵走,别留在家里搞污烂。
张亮根本不听啊,现在搞出事情来了,家里连菜都吃不上,过几天米都要断了。事到临头,也没哪个假子敢出门了,只好是张慎微来走一趟了。坐在张亮的车驾上,奔着城外自家的农庄就去了。
不料车驾刚出了坊门,就听见有人喊了一嗓子:“张亮狗贼出来了!”
张慎微撩起帘子还看一眼,跟着的四个随从掉头就跑,张慎几立刻放下了车帘子,赶车的车夫熟练的停了车,跳下来往车底下一钻。为啥啊?外面在下雨了,臭鸡蛋,土块,烂菜叶,如雨点一般的飞了过来。噗噗噗,暴风骤雨!
张亮在家中听到这个消息,气急败坏的出来看了一眼,自己的座驾太惨了,半个轮子都被埋住了。张慎微在车里瑟瑟发抖!
几十个下人和假子出来,“冒雨”把张慎几给弄回来了,车驾都没管。拉车的老牛倒是很悠闲,不紧不慢的吃着菜叶,这几日在家里都吃不上呢。
张亮也不傻的,这时候才明白,陛下确实偏心,只是偏向的是自己啊。
没想到,李诚这竖子,在长安城里影响力如此巨大。张亮彻底的成为了笑柄!
又是一日早朝时,一干大臣在大兴宫外等候时,三五成群的闲聊。
大臣也是人,也喜欢听八卦的。最近火爆的八卦,只有一个。张亮和李诚的冲突。
“听说了吗?昨日晌午,张亮的车驾出门被百姓用各种杂物埋了。”
“犬子最爱凑热闹,怎么会错过这个,昨日回家都说了。啧啧,郧国公也是啊!”
“前车之鉴啊!咳咳!”尴尬的咳嗽,因为前车之鉴侯君集出现了。
侯君集黑着一张脸,这是被躺枪了啊!当初李诚早朝,他只是露出一点苗头,就被一干大佬联手镇压了!张亮这个傻叉,居然敢去碰李诚的逆鳞,不知道这厮最护自己的女人么?
平康坊一把火,那是白烧的?侯君集每次听说北曲戏园子的收入,心都在滴血啊。
看看张亮的下场,再想想自己的过去,侯君集不免暗暗庆幸。
宫门即将打开之时,东宫的车驾出现了。看见太子,侯君集眼前一亮。
李承乾也不是每日都来上早朝,不过大朝会的时候,还是要来上朝观政的。
同样得到观政机会的还有李泰,只不过李世民偏心,允许李泰在宫里过夜。
看见李承乾的时候,大臣们的反应不一样,侯君集是往跟前凑,同样的人不少。也有房玄龄和魏征为代表的这种人,闭目养神当着什么都没看见。魏征现在还不是太子老师呢。